一、防爆型式
常见的如隔爆型用“d”表示,增安型用“e”表示,本质安全型用“i”等。
不同的防爆型式意味着采用了不同的防爆技术手段来防止爆炸的发生。例如隔爆型是通过将可能产生火花或高温的部件封装在一个坚固的外壳内,当外壳内部发生爆炸时,外壳能够承受爆炸压力并且阻止火焰向外部传播。
二、设备类别
分为 I 类、II 类和 III 类。
I 类主要用于煤矿井下等含有甲烷等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
II 类适用于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如石油化工、天然气等行业常见的可燃气体和蒸汽环境。
III 类用于可燃性粉尘环境,像面粉厂、木材加工厂等场所存在的可燃粉尘环境。
三、气体组别
对于 II 类设备,根据爆炸性气体的特性进一步细分。例如 IIA、IIB、IIC 等组别。不同组别的气体在点燃能量、爆炸极限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IIC 组别的气体通常最危险,其点燃能量较低,爆炸极限范围较宽。
四、温度组别
用字母表示设备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范围。例如 T1 到 T6,T1 表示设备最高表面温度可达 450℃,T6 表示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 85℃。温度组别越高,允许的表面温度越低,在危险环境中的安全性相对越高。在选择设备时,必须确保设备的温度组别适用于所在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爆炸性气体的引燃温度。
通过综合理解这些信息,就能够准确判断一个防爆设备的适用范围、防爆性能和安全等级,从而确保在危险环境中的正确使用和安装。
- 上一篇:为什么要做防爆认证?
- 下一篇:防爆空调与非防爆空调的区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