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防爆等级划分是根据粉尘的爆炸危险性来分类的,通常涉及粉尘的点燃敏感性、爆炸严重性以及粉尘的导电性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粉尘防爆等级划分标准和分类方法:
1. 根据粉尘的爆炸特性划分
粉尘的爆炸特性通常通过以下两个参数来评估:
- 
			点燃敏感性:粉尘的最小点燃能量(MIE)和点燃温度。 
- 
			爆炸严重性:粉尘的最大爆炸压力(Pmax)和爆炸指数(Kst)。 
根据这些参数,粉尘可以分为以下等级:
- 
			St 0:无爆炸性粉尘。 
- 
			St 1:弱爆炸性粉尘(Kst ≤ 200 bar·m/s)。 
- 
			St 2:中等爆炸性粉尘(200 < Kst ≤ 300 bar·m/s)。 
- 
			St 3:强爆炸性粉尘(Kst > 300 bar·m/s)。 
2. 根据粉尘的导电性划分
粉尘的导电性会影响其防爆设备的选型,通常分为:
- 
			导电性粉尘:如金属粉尘(铝粉、镁粉等)。 
- 
			非导电性粉尘:如粮食粉尘、木屑、塑料粉尘等。 
3. 根据粉尘的点燃温度划分
粉尘的点燃温度(包括云状粉尘的点燃温度和层状粉尘的点燃温度)也是划分防爆等级的重要依据。通常分为:
- 
			T1:点燃温度 > 450℃。 
- 
			T2:300℃ < 点燃温度 ≤ 450℃。 
- 
			T3:200℃ < 点燃温度 ≤ 300℃。 
- 
			T4:135℃ < 点燃温度 ≤ 200℃。 
- 
			T5:100℃ < 点燃温度 ≤ 135℃。 
- 
			T6:85℃ < 点燃温度 ≤ 100℃。 
	
 
	
 
	
	 
		根据国际标准(如IECEx和ATEX),粉尘防爆等级通常结合以下因素划分:
	 
				区域划分:
			 
						Zone 20:空气中长期存在可燃性粉尘云的环境。
					 
						Zone 21:在正常操作中可能偶尔出现可燃性粉尘云的环境。
					 
						Zone 22:在正常操作中不太可能出现可燃性粉尘云的环境。
					 
				设备保护级别(EPL):
			 
						Da:适用于Zone 20,最高保护级别。
					 
						Db:适用于Zone 21。
					 
						Dc:适用于Zone 22。
					 
				金属粉尘(如铝粉、镁粉):通常属于St 3(强爆炸性)。
			 
				粮食粉尘(如小麦粉、玉米粉):通常属于St 1或St 2。
			 
				塑料粉尘(如聚乙烯、聚丙烯):通常属于St 1或St 2。
			 
				煤尘:通常属于St 1或St 2。
			 
		根据粉尘的防爆等级,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例如:
	 
				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如防爆电机、防爆灯具)。
			 
				安装泄爆装置或抑爆系统。
			 
				控制粉尘浓度,避免达到爆炸下限(LEL)。
			 
				定期清理积尘,防止粉尘堆积。
			 
		总结来说,粉尘防爆等级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评估粉尘的爆炸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具体的划分标准可能因国家或行业规范而有所不同,需参考相关标准(如ATEX、IECEx、NFPA等)。
	
		4. 国际标准(如IECEx和ATEX)
	
	
		
				
				
	
		5. 常见粉尘的爆炸等级示例
	
	
		
	
		6. 防爆措施
	
	
		
	
	
 
- 上一篇:南陵防爆配电箱如何选购
- 下一篇:南陵船用防爆电气设备所在危险区域划分原则
 
   
  




